世界范圍內的管理及政治、經濟與法律系統(tǒng)的差異(ppt)

  文件類別:管理戰(zhàn)略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72K

  下載次數:161

  所需積分:5點

  解壓密碼:qg68.cn

  下載地址:[下載地址]

清華大學卓越生產運營總監(jiān)高級研修班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世界范圍內的管理及政治、經濟與法律系統(tǒng)的差異(ppt)
第三講 世界范圍內的管理及政治、經濟與法律系統(tǒng)的差異
亞洲, 非洲, 美洲, 歐洲, 及南太平洋地區(qū)

討論主題:
1. 世界范圍內的管理有何差異?
2. 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與法律系統(tǒng)存
在哪些不同?
3. 什么是政治風險?
4. 為什么公司要利用國際企業(yè)提供競
爭優(yōu)勢?

I. 世界范圍內的管理 1. 亞洲國家與地區(qū)
日本
日本
日本的管理實踐
群體認同
長期計劃
質量導向
組織學習
日本的管理實踐傾向于關注過程的改善與長期目標而不是短期的數量與結果。
日本
影響管理的文化因素
地理環(huán)境與人口:3000個島嶼構成,1.26億人口,99.4%為日本本民族, 少量韓國與中國人口
語言:日語(書面語言起源于漢語),有文化的人占人口數量的 99%
宗教:神道, 強調榮譽、勇氣、禮節(jié)與克制,對日本社會價值觀的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
日本
影響管理的文化因素
宗教:
佛教:強調和諧、靈活、適應與妥協
儒教:崇尚節(jié)儉、勤奮與尊敬長者
禪宗:推崇簡樸與節(jié)制
日本
影響管理的文化因素
家庭:
公司、團體與國家是家庭的延伸,家庭是日本社會的基石。對群體強烈的義務感與責任感將日本人結合在一起。
在歷史上,日本人的地位、榮譽甚至生存都有賴于群體的成員,受到群體成員的保護。

日本
影響管理的文化因素
對于將從歷史上就將家庭、階層、群落和倫理綱常視作決定自己的生活與命運的日本人而言,西方人的獨立、自我決定與個人主義與他們格格不入,很難理解。
個體對群體長期忠誠與順從,期望并獲得群體的保護。
影響管理的文化因素
平均主義哲學
群體主義
人際關系
領導
長期取向
教育中全面發(fā)展取向
政府政策
雙重經濟中的等級制度
終身雇傭制
內在勞動力市場
Karen Linderberg. “復雜的日本訓練與發(fā)展”, 《人力資源開發(fā)季刊 》(1991 夏), 104-114頁.
影響管理的文化因素
例如培訓:
范圍廣泛的培訓
公司的特定培訓
在職培訓
將員工視作培訓者
長期開發(fā)
自我開發(fā)與自愿參與
以提高績效為目標的培訓
人際關系培訓
日本人力資源管理
具有追求經濟效益和報效國家的雙重價值目標。
實行“終身雇傭制、強化歸屬意識”。
實行“年功序列”穩(wěn)定職工隊伍。
組織以企業(yè)為單位的工會,結成“命運共同體”
日本人力資源管理是一種“培養(yǎng)開發(fā)型”的管理方法

日本人力資源管理的新動向
企業(yè)邊界擴大,終身雇傭仍然存在
年功序列面臨高成本和人口老化壓力
面向長期利益模式
日美模式的融和

日本的人力資源管理創(chuàng)新
關系性向創(chuàng)新性轉變
提倡能力主義和競爭性
戰(zhàn)略化人力資源從藍領員工轉為白領員工
新型工資制度(評分工資、風險工資、年薪)
“以人為本”的業(yè)績輔導流程管理方式成為主流
終身雇傭 契約雇傭
業(yè)績主義、目標管理和人事選拔

日本推出振興經濟的六大戰(zhàn)略
以人才、技術、經營、產業(yè)創(chuàng)新、振興地
方經濟和全球化為戰(zhàn)略重點。其中人才
戰(zhàn)略有六項:
1. 大學改革法人化和事務性職員非公務員化;
2. 根據時代要求, 重點培養(yǎng)高技術產業(yè)、知識經濟等所需要的人才;
3. 推動個性化學校教育;
4. 改革勞動、工資和社會保障制度;
5. 改革健康醫(yī)療制度;
6. 建立社會自學成才獎學金制度等等。
-- 2002年6月19日經濟日報
中國
中國
三種特別的管理實踐(1949到20世紀80年代):三鐵
鐵飯碗(永久性的工作,不得以任何原因解聘員工,所以員工工作沒有任何壓力)
鐵交椅(穩(wěn)定的職位,只有晉升,沒有降職)
鐵工資(企業(yè)提供從生到死的工資與福利)
中國
中國的經濟改革(1978-現在)
農村的農民承包制
城市的工廠承包制
1992年開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國有企業(yè)的改革:打破三個鐵飯碗,直接從勞動力市場聘用人員,將勞動報酬與個人和組織的績效相結合,解雇無效人員,更加重視培訓與開發(fā)等)
中國
影響管理的文化因素
地理與人口: 960萬平方公里, 13億人民 (94% 漢族人。6% 的人口為近60個其他少數民族。
語言:官方語言與書面語言只有一種,但有很多方言
宗教信仰:儒教,佛教,道教
影響管理的文化因素
重要的行為準則:
忠于家庭、團體、民族與國家
尊老愛幼 (東西方的差異-old老,王老、老王、小王)
關系(人際關系:人際的而不是組織的)
要面子(賞臉、丟臉)
傾向于在公共場合保持含蓄,在社會關系處理中謹慎周到,不輕易地議論他人
影響管理的文化因素:
中國文化主宰著遠東地區(qū)。以儒家哲學為基礎,支配著人們的行為準則。
集體利益高于一切。人們努力為集體增光添彩。
中國人很重視教育。

中國企業(yè)人事管理與市場經濟下人力資源管理
中國企業(yè)人事管理思想與體制
市場經濟的基本特點與中國的國情
市場經濟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一)中國企業(yè)人事管理思想與體制
1、中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與管理體制的影響
① 強調“人”為“單位人”。(單位庇護下的依賴人格)
東西方比較: 依賴--獨立、慢節(jié)奏--快節(jié)奏
引入契約關系、明確企業(yè)只是生產場所不是社會福利院、
企業(yè)只負責職工的勞動生產行為, 不負責職工的社會行為。
(從身份到契約、從差別待遇到平等待遇、從官貴民賤到平
等主體、從國有身份到買段契約、從冤案昭雪到國家賠償)
② 強調“先國家、后集體、再個人”。
2、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① 人本主義
② 情、理、法的三者構架
比較: 美國人喜歡打橋牌, 講的是合作;
日本人愛下圍棋, 講的是顧大局;
中國人愛搓麻將, 講的是盯下家、看上家,我和
不了,你也別和, 結果兩敗俱傷
人在單位
單位帶來的喜怒哀樂、恩怨禍福, 幾乎伴隨著很多人一生。大學生就業(yè)稱之為“找單位”, 不熟悉的人見面總是問“哪個單位的”, 連登記結婚也要單位的介紹信, 個人的生命歷程、事業(yè)成敗與單位緊密相連, 單位成了中國城市社會的縮影。 “單位”一詞是中國的特產, 是一種普遍而特殊的社會現象, 中國人對“單位” 有各種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單位具有多種功能:政治、生產、社會三大功能。
誰能相信我: 公章與簽字 個人信用、個人價值
等待中生活: 戶口、“盲流”、“黑戶”
我想有個家: 單位福利分房
你能值多少: 低工資、低消費 42元(大學生)、62元(研究生)
如何評職稱: 榮譽與待遇
難調動流動: 戶口、檔案、農業(yè)與非農業(yè)、社會保障等
我該選擇誰: 國有、三資、私營
公開沒商量: 雙向選擇
明天有多遠: 過去單位包辦一切。“一切依靠組織” 曾經是
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與中國的國情
1、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① 自主性
② 開放性
③ 競爭性
④ 平等性
⑤ 分化性
2、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① 以民為本 (出發(fā)點)。提高人民生活作為出發(fā)點,代表人民的根
本利益。
② 市場經濟 (經濟運行基礎)。通過市場來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③ 共同富裕 (根本目的)。 大家都富裕,但有差別;還要解決生產
社會化和勞動者占有生產資料相結合的問題,跟人力資本相結合的
問題。
④ 民主政治 (改革重點)。民主民主,由民作主。依法治國。

3、中國的國情
人口多、人力資源豐富;但整體素質低。研究中
國的人力資 源,應當了解中國幾個方面的特點:
① 經濟和技術發(fā)展狀態(tài):三重社會。
② 社會體制:二元結構。
③ 經濟運行機制:雙軌制。
④ 區(qū)域格局:梯度發(fā)展。
⑤ 生產環(huán)境:人地失衡。
⑥ 政治結構:垂直集中調控機制。
⑦ 利益群體:尚未形成競爭機制的社會條件下產
生分配不平衡。
⑧ 文化背景:多元文化并存。
⑨ 國際位置:經濟總量可觀和人均收入不高。

市場經濟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宏觀前提:
① 發(fā)展勞動力、人才市場
② 加快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③ 加快 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
④ 加快建立企業(yè)家隊伍

21世紀企業(yè)家的十條標準
德國漢斯.W.戈延格教授認為, 21世紀的經理人
員應具備以下十個條件:
1. 開闊視野, 要具有全球性眼光;
2. 要向前看, 改進戰(zhàn)略性思維;
3. 將遠見卓識和具體目標結合起來;
4. 要具有適應新的形勢, 不斷變革的能力;
5. 要具有較強的協調和溝通的能力;
6. 具有管理不同人物和不同資源的能力;
7. 要有不斷改進質量,成本,生產程序和新品種的能力
8. 要有創(chuàng)造性管理的才能;
9. 要善于掌握情況, 各種信息處理和通曉決策過程
10. 具有準確的判斷力, 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并能創(chuàng)造新的變革。
企業(yè)家怎樣發(fā)揮領導力
情境領導理論創(chuàng)始人保羅.赫塞博士指出:
“一個最好的企業(yè)領導不應該只是一個命令者, 在領導和管理公司團隊時, 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 而要隨著情況和環(huán)境的改變及員工的不同, 而改變自己的領導和管理方法。”
他將員工的成長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 “沒信心, 沒能力”, 領導者要采取 “告知式” 來引導并指導員工;
第二階段為 “有信心, 沒能力”, 領導者要采取 “推銷式” 來解釋工作從而勸服員工;
第三階段為 “沒信心, 有能力”, 領導者要采取 “參與式”來激勵員工并幫助員工解決問題;
第一階段為 “有信心, 有能力”, 領導者要采取 “授權式” 來將工作交付給員工。

國外企業(yè)家應具備什么素質?
美國企業(yè)管理協會,對4000名經理進行了分析, 從
中選擇了1812名最成功的經理,發(fā)現一個成功的經理
人員,需要具備19種能力:
1、 工作效率高 2、有主動進取心 3、邏輯思維能力強
4、 富有創(chuàng)造性 5、有判斷力 6、有較強的自信心
7、 能輔助他人 8、為人榜樣 9、善于使用個人的權利
10、樂觀的心態(tài) 11、主動果斷 12、善于動員群眾的力量
13、有自制力 14、利用交談做工作 15、建立親密的人際關
16、善于到員工中去領導 17、客觀而善于聽取各種意見
18、能正確地評價自己 19、勤儉艱苦和具有靈活性

日本企業(yè)優(yōu)秀企業(yè)家 (十項品德和十項能力)
十項品德
1、使命感 2、信賴感 3、誠實 4、忍耐 5、熱情
6、責任感 7、積極性 8、進取性 9、公平 10、勇氣

十項能力
1、思維決策能力 2、規(guī)劃能力 3、判斷能力
4、創(chuàng)造能力 5、洞察能力 6、解決問題的能力
7、勸說能力 8、對人的理解能力
9、培養(yǎng)下級的能力 10、調動積極性的能力
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企業(yè)家?
企業(yè)家的必備素質:創(chuàng)新意識
企業(yè)家的立身之本:責任感
企業(yè)長盛不衰:團隊精神
企業(yè)獨樹一格的法寶:獨特個性
中國企業(yè)家五大缺失:
一是短期行為矮了企業(yè)家
二是權利情結累了企業(yè)家
三是急功近利害了企業(yè)家
四是后繼無人斷了企業(yè)家
五是規(guī)則缺失毀了企業(yè)家
職業(yè)經理人應重視的問題
有些職業(yè)經理人存在以下五個問題:
社會品德問題:不重視契約對他們的約束。
人生哲學問題:面對大量經濟誘惑,損害出
資人利益。
價值理念問題:沒有形成“我靠企業(yè)生生存,
企業(yè)靠我發(fā)展”的價值理念。
自我評價問題:對自己的評價過高。
經營能力問題:不足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我認為:職業(yè)經理人應具備五種素質:敬業(yè)精神、團隊精神、學習能力、國際視野、市場競爭意識。
創(chuàng)新是企業(yè)家的本質
企業(yè)家與經營者的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是創(chuàng)新。企業(yè)家的創(chuàng)新包括觀念創(chuàng)新、技術創(chuàng)新、組織創(chuàng)新、管理創(chuàng)新、產品創(chuàng)新、市場創(chuàng)新等多方面內容。
企業(yè)家是市場的創(chuàng)造者
企業(yè)家是資源的發(fā)現者
企業(yè)家是促進需求的革新者
他們的聰明才智、勇氣和信心是寶貴的資源。
彼得·德魯克在《創(chuàng)新和企業(yè)家精神》一書中指出:
“成功企業(yè)家不論其個人動機如何—金錢也罷,權力也罷,好奇或想出名也罷—都設法賦予資源以創(chuàng)造財富的新能力,創(chuàng)造與眾不同的價值,滿足新的不同的追求。 企業(yè)家往往突破經濟循環(huán)慣性軌道,破壞舊的生產方式,創(chuàng)造新的生產方式。企業(yè)家的創(chuàng)新,最重要的是管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既然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就不僅指科技,也指管理、營銷等。人們關注美國’新經濟’,而‘新經濟’關鍵是一個‘新’字,本質上是創(chuàng)新型經濟。這種創(chuàng)新型經濟既包含技術創(chuàng)新,也包含觀念創(chuàng)新,還包含制度、行為、組織等運行模式的創(chuàng)新。人們已經熟悉的‘游戲’規(guī)則不斷被打破而代之新的規(guī)則,這才是‘新經濟’的真正‘引擎’。”
市場經濟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2、微觀模式:
① 求才
② 用才
③ 育才
④ 激才
⑤ 留才
改善用人環(huán)境,建立真正符合市場經濟規(guī)律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才能
留住人才。 美國硅谷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七大優(yōu)勢:
1、有利于人才發(fā)展的游戲規(guī)則;
2、很高的知識密集度;
3、員工的高素質和高流動性;
4、鼓勵冒險和寬容失敗的氛圍;
5、開發(fā)的經濟環(huán)境;
6、與工業(yè)界密切結合的研究性大學;
7、專業(yè)化配套的企業(yè)基礎設施等
四小龍
韓國
香港
新加坡
臺灣
四小虎
馬來西亞
泰國
菲律賓
印度尼西亞
2、非洲
非洲
53個獨立國家,聲稱有2,000 個不同種族文化群體,將近8億人口
這些國家在人口規(guī)模、經濟發(fā)展的水平與復雜程度、資源分布、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tài)方面都存在極大的差異。
撒哈拉地區(qū)的國家在悠久的歷史文化與政治經濟方面具有相似性。
非洲
語言:非洲人民有800多種語言。大多數非洲語言從歷史上而言沒有書面形式。一般認為有五種主要的語系:亞非語系,尼日爾-剛果語,蘇丹語與馬來亞-玻利維亞語 。
宗教:伊斯蘭教是北非國家的主要宗教信仰,目前已有1.55億信徒。1.4億萬非洲人是基督教信徒。40%的人口持有傳統(tǒng)信仰與泛靈論。
非洲
非洲人傾向于將自己視作群體的一員,他們常常根據村莊、地區(qū)、種族、民族或語言對自己進行劃分。
管理實踐高度政治化,受到權力影響,而不是以效率、出色的績效和投入產出為導向。
人員的雇傭、配置與晉升決定一般更多地參考個人的家庭、部落或熟人等內容。
非洲政府非常重視工作場所中的技能開發(fā)與管理。
3.北美洲
美洲
美國
影響管理的文化因素
人口:2.8億(75% 移民于歐洲,12%移民于非洲, 9%為拉丁美洲的移民,亞洲與太平洋群島的移民占3%,當地的美洲人所占比例不到1%。)
宗教:56% 的新教徒,28% 天主教徒,2% 猶太人,很少比例的東政教徒,還有很少部分的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等其他一些宗教派別。
美國
影響管理的文化因素
自由,民主與平等:
美國人個人第一,其次才將自己看作是家庭、
團體、宗教或組織的成員。(地址)
美國人珍視自由,他們對民主與平等的機會
具有強烈的追求。.
美國夢( 什么是美國夢?)
美國
影響管理的文化因素
在過去幾年中培訓管理的幾個主要轉變。
強調重點的轉變:從應該掌握的課程轉變?yōu)樾枰寗优嘤?,從提供信息轉變?yōu)榻媽嵺`技能。
地位的轉變:管理職責逐漸上移,高層管理者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支持力度增加,并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對組織成功的重要貢獻?,F在人力資源主管常常參與戰(zhàn)略性規(guī)劃并進入管理團隊。
美國
影響管理的文化因素
培訓人員的轉變:咨詢顧問,培訓師,公司內部的培訓機構和大學
培訓內容的轉變:為了滿足外部商業(yè)環(huán)境變化的需要 ,培訓內容細分為幾個方面:技術、信息經濟、全球競爭、貿易與金融、公司戰(zhàn)略與重點。
美國
影響管理的文化因素
受訓者的轉變:因為在全球市場中技術更新很快,所以對非管理人員、顧客服務和高層主管的培訓日益增加。
培訓方式的轉變:針對個體與小群體的技術性培訓越來越多,計算機輔助學習和公司內部的網絡課程已經出現。
美國
美國人力資源管理
美國企業(yè)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的特點:
① 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企業(yè)終極價值目標。
② 奉行個人主義與能力主義。
③ 重視法律和契約。
④ 評估注重實績,分配根據成績。
⑤ 開始注意“軟”性管理。
美國人力資源管理是一種“能力型”的管理方法。


美國
美國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變化
提高工作生活質量(quality of work life)
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性工作實務
控制性模式轉向關系性模式
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企業(yè)實力和優(yōu)劣的重要指標
人員甄選方式呈多元化與彈性化
戰(zhàn)略化人力資源管理(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美國
美國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趨勢
集中管治、分散工作
實行開放式管理,企業(yè)內部股份的持有者由高層經理人擴展到企業(yè)中層經理人乃至員工,人力資源所有者成為混合權益持有者
“以人為本”的業(yè)績輔導流程方式成為主流
實行彈性化工時制,把激勵導向式的薪資策略和自助餐式的福利政策相結合
美國總裁年薪最高
美國: 106萬美元
英國: 70萬美元
法國: 60萬美元
德國: 41萬美元
瑞典: 35萬美元
通用電氣退休的CEO韋爾奇在任時的年薪是8000萬美元, 花旗銀行的總裁2000年拿到2.93億美元;
在香港的中資企業(yè)的總裁最高收入是63萬元, 內地的老總是中國化工總公司, 最高年薪是21萬元
2001年全美最高收入的CEO(單位: 百萬美元)
名次 人名 公司 2001年薪金與分紅 長期補償收入 總收入
1. Larry Ellison Oracle 0 706.1 706.1
2. Jozef Sreaus JDS Uniphase 0.5 150.3 150.8
3. Howard Solomon Forest Laboratories 1.2 147.3 148.5
4. Richard Fairbank Capital One Financial 0 142.2 142.2
5. Louis Gerstner IBM 10.1 117.3 127.4
6. Charles Wang Computer Associate Intl 1.0 118.1 119.1
7. Richard Fuld, Jr. Lehman Brothers 4.8 100.4 105.2
8. James McDonald Scientific-Atlanta 2.1 84.7 86.8
9. Steve Jobs Apple Comupter 43.5 40.5 84.0
10. Timothy Koogle Yahoo 0.2 64.4 64.6
11. Tony White Applied Biosystems Group 1.7 60.2 61.9
12. David Rickey Applied Micro Circuits 0.9 58.6 59.5
13. John Gifford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 0.3 57.7 58.0
14. Paul Folino Emulex 0.9 55.3 56.2
15. Douglas Daft Coca-Cola 5.1 49.9 55.0
16. Geoffrey Bible Philip Morris 5.6 44.3 49.9
美式資本主義的深層危機
美國企業(yè)界所出現的監(jiān)管體系嚴重失靈問題, 不能簡單歸因于“個人的貪婪”,而是涉及到美國企業(yè)精英的核心價值觀,涉及到美式資本主義的建構原則。
美式資本主義的特色就是標榜股東權利至上;而德國和日本企業(yè)將股東權益與其他利害關系人利益,包括員工、社區(qū)和消費者的權益等同并舉。
美國大型企業(yè)在設計上一味強調, 必須給予專業(yè)經理人直接而巨大的物質獎勵, 以激勵專業(yè)經理人全力為股東創(chuàng)造最大的利益。所有企業(yè)經營者都以追求“高獲利、高成長、高股價為目標。這套激勵機制最后卻成為誘發(fā)企業(yè)高層主管、會計顧問咨詢公司與投資銀行集體舞弊的溫床。
Business Week公布2002年全球CEO評選結果
公司 人物
雅芳 鐘彬 瑞士航空 米歇爾•歐萊瑞
豐田汽車 張富世夫
戴爾電腦 米歇爾•戴爾
H&M服裝 史蒂芬•帕森
勞士公司 羅伯特•提爾曼
索尼計算機娛樂公司 久多良木健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賴斯•姆恩威斯
歐萊雅 約翰•湯普森
賽門鐵克 林德賽•歐文•瓊斯
阿拉馬克公司 喬•紐鮑爾
寶潔 A .G.萊夫雷
愛克斯皮迪爾 里奇•巴頓
威爾斯法古銀行 迪克•科瓦策維奇
庫斯特庫 吉姆•斯耐格爾

加拿大
地理:385萬平方公里
人口:兩千七百萬
語言: 英語與法語
宗教: 基督教徒占絕對優(yōu)勢,47%的人信奉羅馬東政教,41%的人口信奉一種或多種基督教。在奎北克絕大多數人是東政教徒。
一般的價值觀:與美國的價值觀有很多相似之處。
( 美國與加拿大有什么不同?)
4、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qū)
拉丁美洲:40個國家,如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
人口:460萬。
宗教: 羅馬天主教是這一地區(qū)的主要宗教信仰。
文化: 家庭在西班牙/葡萄牙和當地拉丁美洲國家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的時間概念、人際關系等。
5.歐洲
歐洲雖然面臨著成為一個共同體的挑戰(zhàn),但強大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因素仍然在不斷地推動這片大陸國家分裂。管理被看作是歐洲經濟聯合與成長的關鍵。
歐洲共同體1992,12個國家(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
歐洲
歐盟1994,影響產品、服務、資本活動和成員國人民的各項政策一體化。
其他歐共體成員國感興趣加入歐共體:瑞典、挪威、奧地利、土爾其、塞普路斯及歐洲東部與中部的一些國家。
西歐
歐共體成員(12 國) 與歐洲自由貿易協議國 (7 國: 奧地利,芬蘭,冰島,列支頓士登,挪威,瑞典和瑞士)
人口:380 萬
宗教: 基督教, 羅馬東政教和最近興起的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和其他一些世界性的宗教。
價值觀與習俗:勤奮、信仰上帝、對家庭承擔責任、去教堂并參加社團活動、謙虛、坦誠和容忍。
東歐
國家:(20多個國家)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阿爾巴尼亞、克羅地亞、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與一些新獨立的國家,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哈撒克斯坦、吉而吉斯坦、摩爾達維亞、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土庫曼、烏克蘭和烏孜別克
人口:4億, 100多個少數民族團體
語言:很多種當地語言,俄語,英語和德語是這一地區(qū)最普遍的第二語言
東歐
宗教:羅馬天主教、東政教、新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
價值觀:勤奮, 對自己忍受戰(zhàn)爭的艱難、疆土的失去和外國統(tǒng)治的能力感到自豪,并對自己豐富的文化和藝術遺產感到驕傲,這一地區(qū)的人民持續(xù)地追求自由與獨立。
變革:政治與經濟體制,開發(fā)管理性培訓項目
6. 南太平洋地區(qū)
國家: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幾內亞,斐濟,湯加,包括25,000 個散布在南太平洋的島嶼,這些島嶼常常被分成三組:馬來西亞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和波利尼西亞群島。
人口: 2800萬, 居住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居民超過2100。
語言:英語和其他700多種方言。
南太平洋地區(qū)
宗教:大多數人信奉基督教,大洋州的居民中信奉本地宗教, 澳大利亞的新移民信奉佛教,印度教和穆斯林教。
文化特點:友善開朗和好客,生活節(jié)奏很慢,休閑活動與家庭事件是他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過程 對 結果
II. 領導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與機遇
今天企業(yè)領導所面臨的與勞動力相關的最大的挑戰(zhàn)是應對不同的文化、差異性的群體和滿足所有員工的需要。
多元文化意識和技能有助于領導解決問題與障礙。
對于多元文化的勞動力管理而言文化差異的學習與理解非常重要。
III. 政治、經濟與法律體制
各國政治、經濟與法律體制怎樣不同?
怎樣影響一個國家獲得經濟增長的能力?
在發(fā)展過程中的主要變化是什么?
怎樣影響在一個國家中進行經營管理活動時的利潤-費用-風險。
其本質怎樣影響在一個國家進行經營管理活動中所出現的道德倫理問題?
政治經濟方面的國家差異
政治體制:國家的政體
決定因素( 極端狀態(tài)在現實中不存在 )
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
民主和集權主義
集體主義:集體的利益高于個人的目標
強調: “社會利益”, “共同利益”
柏拉圖(427-347 BC): 倡導集體主義,認為個人的權力應當服從于大多數人的利益,財產共享。
社會主義者(馬克思, 1818-1883):倡導生產、分配與交換的基本資料由國家擁有 ( 與商業(yè)有關 )
共產主義者-革命( 在20世紀早期 ), 社會民主人士
個人主義
個體的自由高于經濟與政治行動
個體差異與私人財產是合理的. 私人財產更具有增殖性,而公有財產很少受到關注 – 亞里士多德, 384-322 BC
“對一個文明社會中的任何成員運用權力的唯一目的是阻止他傷害他人。他的長處,無論是有形的還是道德上的都不足以為其辯護” -- 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個人主義
一個希望自己有所獲得的個體“受到一只看不見的手的引領,這對社會而言并不總是壞事。個體通過對自己興趣的追求有效地促進社會的發(fā)展,這樣產生的效果較有意識的行為更成功。我從不知道有誰為了公共利益而成功地進行過商業(yè)活動” -- 亞當 斯密, 1723-1790

民主:
人民當家作主,由人民群眾或選舉出的代表執(zhí)政 (人民代表民主)
被選舉出代表的權力保障
集權:
由一個人/政黨控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競爭性的政治黨派受到取締)
老集權主義:一黨執(zhí)政,如越南,老撾,北朝鮮和古巴
神權政治國家的集權主義: 按照宗教原則統(tǒng)治,伊朗和沙特阿拉伯
部落集權主義: 由某個特定的部落來執(zhí)政,如津巴布韋、坦桑尼亞、烏干達和肯尼亞。
右翼集權主義: 允許個人的經濟自由而限制人們的政治自由。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
政治經濟方面的國家差異
經濟體制
市場經濟: 生產什么,生產多少,都由供給/需求決定,這些信息通過價值體系傳遞給生產者
指令經濟: 由政府計劃
混合經濟: 上述兩種的平衡
國家指導經濟: 國家通過“產業(yè)政策”直接影響私有企業(yè)的投資行為
政治經濟方面的國家差異
法律體系是:
規(guī)章 – 法則 – 調節(jié)行為
通過以下方式發(fā)生作用
強制執(zhí)行
重新起訴
經營管理活動必須遵守
本國法律
東道國法律
國際法律與條約
不同的法律體系
習慣法律
民事法律
神權政治法律
官僚主義法律
解決爭議
哪里仲裁?
合同與決議的效力
法制體系與國際企業(yè)
法律體系與國際企業(yè)管理
財產權
知識產權保護
專利: 發(fā)明者對生產、使用和銷售享有獨家權利
版權: 適用于作家、作曲家、藝術家和出版商。
商標: 獨特的設計與名稱,常常由官方注冊。
巴黎的工業(yè)財產保護公約(96個國家)
WTO/GATT
法制體系與國際化商業(yè)
產品安全與產品責任
刑事/民事責任
合同法
詳細內容
交易發(fā)生在什么樣的條件下
當事方的權利/義務
所依據的法律慣例的差異
習慣法系統(tǒng)
民法系統(tǒng)

經濟發(fā)展方面的差異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2000年, 日本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35,620,中國為$840,印度為$400. 最富裕的國家之一瑞士為$38,140, 最窮困的國家莫桑比克為$210.
購買力學說(PPP)指數: 通過生活費用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進行調整
人力開發(fā)指數: 生活預期,文化水平,基于平均收入的購買力學說

政治經濟與經濟增長

改革與企業(yè)家精神 ---> 成長的動力 (產品、過程、戰(zhàn)略、組織、管理實踐)
創(chuàng)新的需要:
市場經濟
更大的所有權
“權力”政治系統(tǒng)
經濟增長與民主相聯系
轉型中的國家
二十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民主制廣泛擴展
集權者的統(tǒng)治無法帶來經濟增長
通過新的溝通技術產生的信息傳播
富裕的中產階級的出現
普遍性的或相互碰撞的文化
Fukuyama: “… 歷史的終點…” 與和諧的存在
Huntington: 新的沖突,如伊斯蘭教的原教旨主義
新的現實: 俄羅斯2000年的選舉,津巴布韋的騷動,中國的崛起
轉型中的國家
市場經濟體制的傳播
經濟改革的實質
減少控制:法律的改變
私有化: 國家財產轉移到個人手中
法制體系的變革
改革的道路是崎嶇的
對全球經營的意義
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與法律環(huán)境
影響到它的吸引力
產生道德倫理問題
吸引力
是國外經營管理活動的長期風險與短期利潤的平衡
利潤依賴于:該國的大小、富裕程度和未來的經濟增長
第一原動力優(yōu)勢
確定未來經濟的“明星”
影響費用的內容有:
政府費用
經濟復雜性 (沒有基礎設施,經營可能更昂貴)
影響費用的司法機構
對國際化商業(yè)的意義
道德倫理問題
人權
在國內與國外堅持同樣的標準
產品安全
工作安全
環(huán)境保護
賄賂
國外的腐敗行為 (1977)
不道德的但并不一定是違法的
東道國與跨國公司
跨國公司對東道國的影響
政治的
經濟的
環(huán)境的
文化的
東道國政府對跨國公司的影響 (政治風險)
沒收財產,國有化
私有化
對所有制進行限制
知識產權
補償性義務(利潤/資本倒流、輸出,技術轉移)
問題
東西方的主要差異是什么?
為什么跨國公司要采取“思維的全球化和行動的當地化/本土化”?

謝謝!

世界范圍內的管理及政治、經濟與法律系統(tǒng)的差異(ppt)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norrislakevacationhome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